10){e.style.height="";}}..." />
8月3日,央行决定自2018年8月6日起,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
点评
1、关于外汇风险准备金:
外汇风险准备金是央行对开展代客远期售汇业务(含期权和掉期)的金融机构收取,依据上月远期售汇签约额确定,针对的是代客远期售汇业务。对于银行来说,准备金会导致它做远期业务成本增加。远期购汇规模的减小有助于套利交易的减少和汇率预期的稳定。
外汇风险准备金是汇率波动管理的三大工具之一。汇率的波动管理框架理论上主要包括外汇供需管理(数量型干预)、外汇风险准备金、逆周期因子。外汇风险准备金始于央行2015年10月首次要求对开展代客远期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收取外汇风险准备金,准备金率为20%。2017年9月10日,央行再次发文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由20%调整为零。
2、调整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的影响:
与17年的逆周期因子出台原因类似,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的调整主要是引导预期,它意味着目前汇率贬值幅度已接近了政策的容忍线。
本轮人民币距4月中旬拐点位置大约贬值8.7%,较去年底大约贬值4.6%。年中的快速贬值是合理的,一方面由于国内货币政策与美国货币政策不再同步(6月美联储加息但央行没有跟随提高公开市场利率)使得人民币有长期中长期贬值压力,因此快速贬值释放贬值预期反而有利于防止长期资本外流带来的外储压力,但由于人民币持续贬值,一旦超过一个心理点位(个人认为是7),也会形成单边贬值的预期,因此提高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的政策意图与逆周期因子一致。
效果上看,提高外汇风险准备率相比逆周期因子更偏市场化(直接控制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效果不会像逆周期因子一样立竿见影,但后续如果人民币进一步贬值触及7,则不排除央行再次纳入逆周期因子定价的可能。
风险提示
汇率超预期变动,政策实施效果不及预期。
Copyright © 2012-2021(www.manyvision.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万站群
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素材、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本站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切勿做为商业目的使用。
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